2017.08
基金會一直思考如何將建築教育帶給孩子,讓孩子們不只從小學,更能從小處學。透過建築教育讓孩子從內在啟發自我,同時能理性地去關心外在居住環境。對基金會而言,這不只是短期的暑期營,長遠意義在於小學建築教育的研發、推廣與實踐之路。
今年小學建築暑期營的地點選在台南七股,因為基金會早期與「為台灣而教」合作,贊助一位老師至台南光復國小任教,以彌補偏鄉師資的不足,因為這個原因,我們與光復國小有了熟識的情誼。同時,光復國小今年轉型為公辦公營的實驗國小,以海洋生態文化為主軸,校長與老師非常有意願與基金會合作建築教育,藉此發揚在地特色建築「桶間寮」,而我們也期待能以實驗國小的彈性制度,作為開創小學建築教育的起始基地。
回想一年多前,2016年7月透過CxCity的何凭融引薦,與台灣義築協會楊詩弘教授結識,楊教授除了本身臺北科技大學師生的主要參與外,還將高雄第一科大-謝秉銓教授(義築社/角映義築)及台中第一科大-何昕家教授都拉進來,一起協助基金會辦理首屆的「長虹小學建築暑期營」。這一群教授熱誠又謙和,總是提供許多專業的意見與協助,楊詩弘教授更是全程規劃課程與親自為孩子授課,台灣有這樣熱血的教授們,孩子與基金會的未來,都充滿希望。
我們設定建築教育四大主軸:環境關懷、美感教育、社區文化及世界觀點,各主軸課程內容有:「環境關懷」-美麗海島萬象、海洋博學家、地震王國之謎;「美感教育」-實作小型到大型建築作品、尋美改造王;「社區文化」-七股話家常、大地尋寶、漫步魚塭嘉年華、樂活寮鐵馬行;「世界觀點」-築世界知多少。我們從中也架構出「通識課程」及「主題課程」,通識課程是針對孩子們對建築教育四大主軸的一般性知識,而主題課程則可因應在地的特殊性而調整,如此次就因應光復國小的溼地、鹽田、魚塭、桶間寮,而發展出海洋教育。
7/31營隊第一天因為尼莎颱風來襲宣布停班停課,我們躲在國小教室內緊急開會,將五天營隊內容濃縮成四天(8/1-8/4),原先擔心的台南酷暑,變成雨天考驗,許多戶外課程都只能看老天臉色而臨機應變。對原先沒有小學生營隊經驗的北科大建築系師生們,尤其是學生團隊的負責人-怡青,真是莫大的壓力與負荷,但結果證明,楊教授及每位隊輔都是最棒的陪伴者與老師,讓孩子開心學也做中學,甚至有孩子說:未來就想做建築師呢!我們因孩子有這樣純真可愛的心意而開心不已。在成果分享中,孩子各自充滿創意的鞋盒建築,還有對社區走訪後的細微觀察與改造觀點,是最有意思也是我們期待看到的。
長達1年多的時間,能為孩子們開始這樣的建築教育推廣,感謝以下所列夥伴們的協力合作,願意與我們攜手同行。未來期盼能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們一起合作及實踐,開創建築教育的新發展。
▲協辦單位:
台南市七股區光復生態實驗小學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義築社/角映義築
▲協辦人員:
小學建築教育實踐聯盟:黃懷慧、楊詩弘、謝秉銓、宋怡青、陳憶萩、何昕家、何凭融、CxCity、杜守正
長虹小學建築營隊志工:陳汶津、湯子霆、郭映均、沈祐誠、施泳均、陳虹慈、張竣凱、蔣燿宇、簡佑哲
七股話家常‧耆老分享:居士蕃茄園‧陳居士、吳翠娥老師
臉書影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