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建築】建築好好玩 教育系列動畫III

2023.01
清治到當代的臺灣建築之旅
文、圖/鬧台妄想團隊

    生活在現今的我們,若是想要從台北到台南旅行,只要買一張火車票,搭上火車便可在短時間內輕而易舉地抵達目的地。在使用日常生活中這些便利的設施時,是否有想過臺灣的鐵路設施是哪時建設的呢?在鐵路建設前,臺灣連結各處交通十分不便,雖然在清治時期,有劉銘傳所鋪設的基隆經台北到新竹的鐵路,但能發揮的效益有限,而日本人來到臺灣後興建了完善的鐵道網,也奠定了臺灣鐵道系統的發展。

鐵道發展串聯全臺灣
    建築好好玩動畫系列的整體五集是以地理空間「點-線-面」的方式,來串聯整個臺灣建築發展的不同時期,第一集至第三集以各地「點」為出發,呈現大航海時代(海賊王時代)的臺灣透過港口這個節點,開始跟世界產生連結。緊接著明清時期,生活型態商業與信仰從港口節點往內陸擴展。第三集的時空來到明清時期,接續上個動盪『海賊王』的大航海時代,為祈求平安渡海,天后宮等廟宇成為了當時人們重要的精神信仰中心,而為了使廟宇結構安穩堅固,便使用了榫接工法來建造;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生活型態、商業與信仰開始從港口節點往內陸擴展,商店街因應台灣的氣候,形成鹿港不見天街的「亭仔腳(騎樓)」建築形態。學校和孔廟的出現,台灣有了科舉選拔人才制度,教育使得民心逐漸穩定,經濟開始繁榮。商業的繁榮和生活型態的轉變,也影響了人們的居住型態,當時的王府官員、富商階級,廣築「園林式建築」,做為交際應酬之用,庭園建築也代表了建造者的身份與地位。

    外星人E-star經過這趟使用木頭「榫接」工法的天后宮與林家花園的「園林特色」建築之旅,聯想到過去母親教她做蛋糕,一層疊一層,就像歷史從古至今層層遞進地演變,而去每一層理解不同年代的建築方式和工法,收集資料建材,一層層都包裹著不同時代的產物與智慧,這些智慧也成為重建家園的重要養分。

▼天后宮內的蜘蛛結網榫卯結構

    新技術與能源的進步進而推進第四集日治時代,鐵道的出現將臺灣各點串連成「線」,縱貫鐵路加速了南北交通以及臺灣的建設、開發,因此第四集以鐵道為主軸,尋找星球永續方法的E-star乘著火車,以彰化扇形車庫為起點,帶著我們進行一場日治時期南北鐵道一日遊!

    日治時期時空背景建築最大的特色之一為「和洋式建築」,日本在1860年代到1880年代「明治維新」運動中進行大規模改革,政治、經濟、教育、外交等領域效仿西方,其中也包括了西洋建築風格,而日本人來到台灣後,也開始將西化成果移植到台灣。在材料方面,日治初期主要以木結構和磚木結構為主,到了日治中後期,受到煉鋼技術與材料的進步大量生產,於是鋼筋混凝土逐漸普及,材料趨於現代化。

    透過E-star的日治火車鐵道之旅,從彰化扇形車庫乘上火車,來到全臺歷史最悠久的車站─新竹車站開始,可以隨著E-star的腳步看到各種風格的日式建築,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仿英式磚造的北投溫泉浴場、帝冠樣式的高雄火車站,也能從中觀察到建築材料逐漸現代化的轉變。而除了建築之外,在蒐集製作資料時也發現了一些鐵道為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所帶來的有趣變化。日治時期,進香是常見的家庭出遊活動,但進香的路途遙遠,鐵道的出現讓兩地的距離瞬間縮短,進香的困難度降低,為了進香人的便利,鐵道部還提供了火車票折扣優惠,導致進香的人潮絡繹不絕,而E-star在搭乘火車時,也遇到乘車前往進香的民眾呢!

▼和洋折衷的交通部鐵道局

    雖然鐵道的興建讓地方與地方的距離縮短,也替當時人們省下了許多時間,但相較於現今的鐵道技術,較長途的路段仍需要耗費數小時,因應旅客需求產生了多種新形態的鐵道餐飲,例如火車上的食堂車、車站內的飲食部,以及鐵路月臺上的呼賣人員等。其中我們認為最有趣的是「呼賣」,當火車停靠時,呼賣人員便會上前叫賣,販售的商品除了便當之外,還會販售當地的地方特產,形塑出至今「伴手禮」的概念。

    除了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外,鐵道的出現也便利了農產品的運輸、帶動產業的升級,例如,員林香蕉和彰化鳳梨自鐵路開通後,利用鐵路運輸至南北各城市,甚至出口到日本與國外,產額與銷售金額年年增長。這一點也在動畫裡加入了小巧思,有一幕貨運列車上所乘載的貨物就是滿滿的香蕉和鳳梨,觀看動畫時不彷仔細找找這些小彩蛋哦!

    美術風格除了延續上一集色彩鮮明的手繪風格外,為了讓本集的視覺美術符合1900年代的世界氛圍,於是在動畫中加入許多「Art Deco(裝飾風藝術)」的元素。Art Deco結合了因工業文化所興起的機械美學,以較機械式的、幾何的、純綷裝飾的線條來表現,如扇形輻射狀的太陽光、齒輪或流線型線條、對稱簡潔的幾何構圖等等,放射狀的幾何圖案,象徵著機械之美與科技帶來便捷、工業大量製造,這些圖騰也表現出速度、力量與飛行,象徵當時交通運輸的新發展。色彩運用方面則以明亮且對比強烈的的顏色來彩繪,加上日治時期服裝和獨樹一格的建築多元特性,欲向觀眾傳達濃郁的時代韻味。

思考反璞歸真的當代臺灣
    建築好好玩動畫系列最終章─第五集的時空背景來到了現代,科技的發展將整個網絡擴展成一個「面」。自19世紀工業革命以來,科學技術迅速發展,提供了人類舒適、便利的生活,我們才能住在堅固安全的房屋,乘坐方便快速的交通工具,但這也造成了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和使用,環境汙染愈發嚴重,導致全球暖化、海水上升,極端氣候等環境問題,逐漸對人類的生存和地球的健康造成威脅,人們才意識到環境破壞幾乎是不可逆的。

    環保意識的興起,與自然共生的觀念也因應而生,有許多企業在建造建築時,開始遵循永續發展的理念,投入綠建築的開發。綠建築是指「消耗最少地球能源及資源,製造最少廢棄物 ,具有生態、節能,健康特性與減廢的建築物」,強調與生態共存、節能減廢、健康,結合在地景觀,追求永續發展的建築設計理念。E-star在探尋的過程中,看到臺灣許多現代建築以綠建築為設計理念,也觀察到其中有三大元素──陽光、空氣、水,是建築師們利用作為建築的規劃與設計重要依據。

    接續第四集結尾,E-star開頭來到高雄新車站,建築師利用「陽光」元素,下沉式廣場透過天窗將陽光引景入室,因應南部炎熱天氣,打造潔白流線型的設計,搭配大量綠色植被增加寶貴的公共綠地,萬坪空中花園為城市降溫。E-star開著快沒電的飛船巧遇了高雄國家體育場,也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單一建築物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太陽能減少了有害空氣污染物的排放,屬於環境友善的能源。

    E-star乘著鯨魚隨著風(空氣)穿過雲層,跟著鯨魚歌聲的音頻飄進孔洞,來到台中國家歌劇院。歌劇院以「美聲涵洞」概念,高低起伏的曲牆為主結ㄒ構,構成大大小小的涵洞,當風吹入像山谷起伏的涵洞內,和聲波產生擾動,讓空氣跟聲音能在歌劇院內流動,產生美聲的意象。

    空氣旋律的聲波線連結了涵洞和榕樹洞,順著音樂的旋律穿過榕樹根來到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其概念源自於衛武營園區中根鬚盤錯、枝椏糾結的老榕樹群意象。建築師運用榕樹群茂密樹蔭的造型特質,勾勒出如擺動音波,蜿蜒海浪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自由曲面屋頂與地面結構。

    船劃出一層一層的漣漪,帶出「水」的意象,漣漪一層一層打開出現向山行政暨遊客中心,建築物以清水模建成,建築體以水池及小溪串接,反射於水面上與日月潭相應,綠化的屋頂則是用「廢土回填」,建築內和四周以水景、草皮及木紋清水模構成半建築半地景的建築設計,巧妙地和原有地景融為一體。

永續新旅程
    E-star從雲層落到北投圖書館的屋頂,和雨水順著傾斜的屋頂滑溜梯般向下滑入,特別綠化過的屋頂及斜坡設計巧妙將雨水引入回收槽,「雨水回收系統」再利用回收水澆種植栽或供圖書館廁所使用,不僅節能、環保,也減少浪費。

    這個時代利用新的技術、科技工法、材料和陽光、空氣、水等自然元素結合,善用自然原理就能減少能源使用,使空間更加舒適,建成與自然共生共榮的綠建築。讓陽光照入室內,減少照明所需用電;自然通風調節室內溫度;儲存並善用降雨,減少水資源浪費,還可以綠化灌溉植物、美化市容,兼具固碳功能,讓永續發展成為可能。

    E-star回想起過去居住的星球遭到嚴重破壞,才領悟到這一趟原來一直在尋找的智慧之旅意義,從EP1台灣原住民與自然共存的智慧,到EP5現代環境受到科技高速發展的影響而遭到破壞,人們才又重新意識到,人和自然萬物應該要互相尊重,並在發展科技的同時與自然環境取得平衡點,才能與自然共生及永續發展,過去E-star家園的人們沒有重視環境共存的智慧,導致不可逆的後果,最終章結尾聚集了原民智慧的神祇們,覺醒的E-star是否帶著他的使命,順利踏上新的永續保護旅程。

▼我們都是地球守護者,攜手走上綠家園的永續旅程

延伸閱讀
建築好好玩-系列動畫:https://reurl.cc/jGLlxD
◆ 本文刊登於Jan. 2023《彩虹之境》第二十四期(請點選觀看)

索取活動資訊 Get Event Information

姓名 Name
接收訊息信箱 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