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1文、圖/基金會 林沛穎 基金會在《建築好好玩》動畫製作完成之後,開始以動畫中的建築為核心,發展一系列的「臺灣特色建築與工法模型保存計畫」,將建築帶進校園,帶到孩子面前,其中與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合作,以大木司阜 註*1「許漢珍」 註*2傳統疊斗式大木架棟模型為基礎,進行一系列模型教具的開發。 而本次委請大木匠師黃彥霖師傅協助本單位製作傳統模型,黃彥霖大木匠師除了原本的建築家學淵源之外,也透過一系列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的「疊斗式大木架棟技藝傳習計畫」擔任許漢珍司阜的技術助教,從旁跟著漢珍司學習,進而在實際的修復過程中交互印證與實踐並且傳承;平時工作除了從南到北全臺灣跑透透修復傳統廟宇、民宅等木構建築和在大學進行木工教育之外,本次幫忙基金會製作傳統建築大木構件縮小1/3的縮小模型教具,希望透過縮小比例來讓孩子能實際觸摸與感受傳統建築,使孩子更能從中進一步了解傳統建築上各個構件的組構方式,也領會大木職人建築工藝的知識與人文之美。 天氣正好的時節,機緣也正好,在臺北市芝山巖-惠濟宮的修復現場,與黃彥霖師傅聊聊漢式建築大木作與木工教育的想法。*1司阜:師傅,是一般人對擁有專業技術者的尊稱。以前案場的大木司阜類似現代建築師,在寺廟、建築和修復中扮演規劃一切設計、調度的重要角色。*2 許漢珍:民國18年出生於臺南,傳承漢式建築大木作規劃施作, 2014年文化部登錄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大木作技術保存者,2020年獲第5屆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彥霖司幫基金會製作的1/3的大木作構件縮小模型:步口架面(直榫、阿里榫、大小頭、獅座)▼坐筒與坐筒上斗(牙仔)大木作的世界 彥霖司因高職就讀夜校的關係,很早就投入木工行業,最早的工作主要是做室內裝修,三十歲後逐漸轉往大木的工作領域。而大木作的範圍涵蓋了寺廟或民宅的空間規劃、設計、結構、榫卯、禁忌與製作等多個領域。為了補強自己的不足,參與了許多的課程,如民國95-97年由當時文建會(現為文化部)在雲科開辦的大木作傳習課程,到民國100年臺南市文資處委託成功大學開辦了大木架棟「丈篙」的傳習課程,因有實木製作及室內裝修木工底子,隔年即被邀請擔任許漢珍司阜傳習課的助教,這樣的機會讓彥霖師傅更能貼近許漢珍司阜學習更多的大木設計及施作經驗。近年來更獲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的邀請,在文化資產維護系兼任傳統木工課程的講師,讓傳統建築文化、製作與修復經驗能從實作者的角度分享給更多人認識。▼民國62年出生的彥霖師傅,是年輕稀少的大木匠師 從時代的背景談起,大木匠師的技藝如許漢珍司阜在臺灣算是少數有承襲較完整傳統建築的司阜;而彥霖司自己的父親也是大木匠師,但在傳統建築大木學習的時間點已經算是最後期了,但隨著不同年代與環境的更迭,大木師傅所承襲的經驗和技術也大不相同。彥霖司認為如果有機會可以學到來自各方的傳統建築的知識與技術,在新作、修復或教育現場也能有更多的經驗傳承。他認為在時代的演變下,機會、緣分與花多少時間是學習過程當中蠻重要的部分。例如當初接觸許漢珍與廖枝德司阜學習廟宇與民宅規劃、設計、施作等相關傳統建築的知識,也透過修復、新作與參觀來交叉比對以前大木匠師如陳應彬、王益順、吳海桐等相關的作品。彥霖司在施作上也與時俱進,將現代科技的測量工具雷射水平儀結合傳統「丈篙」 註*3,讓大木作構件的安裝、組合的精確度提升,組裝速度加快、失誤降低。*3丈篙:傳統用來確認建築物各部構件高度、尺寸、位置及細節的臨時尺。▼彥霖司(左一)與團隊夥伴於芝山巖惠濟宮修復現場施工現場的禁忌與趣聞 彥霖司與我們分享寸白簿裡面的天父尺、地母尺,在傳統建築的規劃設計上有很大的功能,包含了文化、精神層面與建構物理層面的結構在傳統建築中屬於很重要的部分,例如:知道建築方位後天父尺、地母尺是否符合寸白簿裡的吉利尺寸以趨吉避凶。其他相關的禁忌如:一般傳統建築的三開間或五開間,若屋宅的右邊(虎邊)比較高,這樣的作法可能會使得家中女性成員較多或較為強勢;傳統建築正門大後門小的概念規劃,代表進多出少可以聚財等等關乎風水文化;或是傳統房屋的坐向,龍邊與虎邊的相關配置也很重要,如龍喜歡熱鬧愛乾淨但怕臭,比較適合做在廚房與人多的地方,而虎喜歡安靜與比較不怕臭,所以廁所通常在虎邊。▼實際進行拆卸修整作業傳承上的困境 台灣傳統木作分類大致上可分為「大木作」與「小木作」,傳統木建築本體的樑、柱及其他構件的製作範圍屬「大木」,傳統建築內部包含:門窗、家具、生活用品類的木作稱為「小木」,作為一位曾在工地現場工作的匠師及高中家具木工課的老師,彥霖司提到,年輕一代在身體方面的練習與訓練十分不足,尤其是在現場工作時,就可以看出剛進來的年輕匠師手的靈巧度不夠、平衡感不好,可能是因為從小缺乏機會與環境培養,使學生容易在實作課程上產生挫折,有些甚至能理解但難以將技術發揮。 數位化時代的來臨,「實作」跟「設計」在課程上的平衡也是教學環境中很大的挑戰。一來是顧及實作課的安全問題、一來是行業需求和政策上的配合。大多數技職老師平常需要負責許多包括教學、研究、管理,減少了參與現場的時間與機會,而面臨老師們、師傅們慢慢的退休及離開職場,讓學校的教學人才及現場的傳承出現了斷層,這也是讓彥霖司擔心的部分。從業界角度來看,投入木作領域的學生和師傅們開始將注意力轉向設計及案場方面,但技術層面及解決問題方面尚有不足。施工現場環境的辛苦、技術需要長時間的磨練和累積經驗、要有足夠的經濟所得來支持、缺乏企圖心…這些都是現代年輕人不願學習專業「實作」的原因。另外資源缺乏也是現在台灣隱藏的問題,全世界都在搶資源,臺灣是小島,林場有限買不到適合的材料,很多東西都得想辦法跟其他國家購買。 教的人少、學的人少、資源不足,加上學界和業界的兩方沒有有效合作,因此台灣木工教育其實需要學界與業界緊密配合研究並制定長遠的教學規劃,另外匠師的培養也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資源,找到平衡點才能傳承技藝及保存文化讓傳統工藝持續發展。▼廟宇實際木構當中的座筒與座筒上斗(牙仔)兒童建築教育的大木作構件模型 基金會委請彥霖司製作的大木作構件模型,起源於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規劃的「起廟-許漢珍藝師大木作特展」,現場展出了木作建築構件縮小為1/3可以觸摸、組裝的模型。彥霖司秉持著從許漢珍司阜那學習來的設計經驗和思維去製作模型,利用臺制與公制的尺寸比例關係來做模型比例的調整,更保留原本構件的完整樣態,和傳統建築現場見到的一致。彥霖司考量到與基金會合作的是教育傳承,所以用心地另請木雕師傅在模型上雕刻了獅座跟瓜筒的裝飾,協助孩子從構件外型更能直接了解大木作的構造。 國定古蹟麥寮拱範宮、霧峰林家花園宮保第、歷史建築永靖魏成美公堂等都是彥霖司曾經接觸參與修復的現場,實際參與從拆卸到重新組裝完成,都讓他對於漢式傳統建築有更深入的了解。透過大木作建築模型的引導,激發孩子想實際的參訪和接觸,會是感受傳統文化美感最直接的方式。▼鹿港天后宮的獅座與結網也都是木作之外的重要美感裝飾(wiki commons)◆延伸推薦●漢式建築走訪麥寮拱範宮、霧峰林家花園宮保第、永靖魏成美公堂、鹿港天后宮、鹿港龍山寺、北港朝天宮●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