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造福】相約劍南山-用公益守護綠意

文、圖/基金會

▼公益親子健行活動圓滿落幕

    三月的劍南山,山林間瀰漫著春日的氣息。在這個萬物甦醒的季節裡,長虹教育基金會與台北西門扶輪社攜手,為萬華兒童服務中心的30組親子家庭舉辦了一場「公益親子健行活動」,讓孩子與家長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學習環境保護的價值。

一場響應植樹節的環境教育

    連日春雨,活動當天卻幸運地停歇了,帶來涼爽宜人的天氣。上午,孩子們在家長的陪伴下抵達劍南山下的百年古蹟-劍潭古寺,孩子眼神散發著期待,或許這是他們初次踏入這座擁有豐富生態的城市綠地。

    活動開始前,我們先向大家介紹基金會與劍南山的故事。自2021年起,基金會與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攜手,在劍南山撫育約3,500平方公尺的火燒跡地,經過多年努力,原本光禿禿的土地,逐漸恢復綠意。我們特別邀請到照顧這片山林的綠地園藝社-張文懷先生(以下簡稱小張),擔任本次活動的導覽員,帶領大家穿梭在林間,分享劍南山的撫育造林的心路歷程,並指引大家認識這裡的特色植物與蝴蝶生態。


▼綠地園藝社-張文懷先生(右),分享撫育過程與特色植物


守護山林的實際行動

    沿路我們看見大片茂密的蕨類-芒萁,小張講述芒萁的生長型態會形成層層交錯的茂密植被,除了會影響其它植物生長,也相當容易引燃,呼籲大家進入山區時,務必謹慎用火,避免引發森林火災。抵達基金會主要撫育的區域-格物台時,小張接著說:「劍南山這片火燒跡地的土壤是砂岩地,植物很難生長。我們種了2000株苗木,撒了2500顆種子,比如大頭茶、楝樹、青剛櫟等等,能長成現在這樣,真的不容易!」

    我們一起進行了「護樹活動」,撿拾小石頭圍繞在樹木周圍,這樣能幫助樹木穩固根基,防止雨水沖刷造成土壤流失,讓大家感受到自己也能為環境盡一份心。此外,「淨山」也是這次健行的主要任務之一,大家手持垃圾袋和夾子,清理沿途的垃圾,以實際行動守護這片山林。

    活動尾聲,小張準備一場趣味的有獎徵答,答對即可獲得一盆多肉植物,大家熱情地參與答題,複習剛才所學的生態知識,滿心期盼能把小植物帶回家照顧,一位獲得仙人掌的孩子開心地說:「這是我第一次種自己的植物,我會和爸爸一起照顧它,讓它好好長大!」

▼利用石頭圍住樹木,保護樹根被大雨沖刷


▼沿途淨山,為大自然留下乾淨的園地

相約劍南山,讓ESG成為生活

    相約劍南山,不只是一次親山健行,更是一場關於守護自然與傳承永續的旅程。對萬華兒童服務中心的孩子們來說,這次活動體驗既新鮮又充滿挑戰,有人走到腿痠,有人走到飢腸轆轆,但在彼此的加油打氣下,大家順利完成這趟兩小時的健行。

    本次活動串聯了4個單位-長虹教育基金會、西門扶輪社、西門扶輪青年社與萬華兒童服務中心,感謝有一群人一起落實ESG的精神。企業在環境保護與社會公益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基金會透過環境教育與城市造林,讓更多人意識到自然保育的重要;而西門扶輪社的資源投入,則讓這場公益行動得以實現。

    當孩子們的笑聲迴盪在山林間,與家人手牽手走在綠蔭步道上,我們不禁思考,這片土地將來會是什麼模樣呢?期盼未來能有更多企業與社會團體搭上永續列車,相信這片森林在大家的守護下,能持續充滿生命力,成為每個人親近自然、休憩放鬆的美好去處。

索取活動資訊 Get Event Information

姓名 Name
接收訊息信箱 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