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作品展】被愛時光-百納被展

|開幕茶會|
2017年10月12日(四)14:30/台北市北平東路30號11樓
|展覽時間|
2017年10月12日(四)~11月03日(五) 周一~五 09:00~17:30
|展覽地點|
台北市北平東路30號11樓 (周末及國定假日未開放)
|展出作者|
王儷樺、蕭珮慧、高嘉玲、謝惠真、李蕙婉、葉珊妏、謝桂玉、張玉津、簡翠珍、吳玉雲
|協辦單位|
台北 YWCA萬華婦女暨家庭服務中心、 臺北市萬華社區大學、 萬華社區協力聯盟



基金會2016年舉辦「人生作品展-百納被物件展」,深感百納被的歷史是源自對家族親情的傳承,是源自珍惜資源的儉樸。藉此展覽為引,我們期待將家庭、親人、朋友等等生命脈絡的愛與關懷代代相傳。

2017年5月起,基金會辦理「百納被工坊」,工坊計畫推動百納被工藝,提供經濟需求者在地安生的能力與環境,是基金會培育創意美學工藝師的搖籃,也同為人與人、人與社區的共生網絡。我們邀請萬華婦女中心、萬華社區大學攜手合作,展開為期4個月的基礎、進階縫紉與創意課程。工坊被賦予多方單位與社會人士的愛心與祝福,如陳素禎女士捐贈縫紉機及設備材料,基金會、社區大學與婦女中心共同募集衣物素材等等,使每一分資源發揮物盡其用的最大效益。

工坊學員不僅僅是學習縫紉技藝,彼此亦師亦友的關係中,也激發自我創作的靈感與夢想。針扎手是真的,從未做過的巨型創作是真的,基金會透過珮慧、玉雲及嘉玲這三位學員的創作分享,傾聽母親之愛如何縫入寶被中,成為親子之間傳承愛的信物,更溫暖你我的心。

▼「百納被工坊」從愛心腕針包出發
▼工坊是培育工藝師搖籃也是互助網絡 ▼愛心人士及協力單位協助提供資材
生女必釀女兒酒,嫁女必縫女兒被

工坊第一堂課時,迷人酒窩的珮慧向大家簡單自我介紹:「6年前生女兒的時候,去書店看到一本製作手工鞋的書,因為覺得很可愛,就開始了縫製之路…」。幾堂課下來更認識珮慧後,才驚覺她先前所說「開始了縫製之路…」,其實是一個狂熱於創作的靈魂再度被呼喚甦醒。

不知是受到爸爸藝術創作的薰陶,抑或在填充娃娃工廠家中長大的關係,珮慧從學生時期就擔任學藝股長,受老師推派參加畫畫比賽。家中雖無特別栽培她的美術天分,珮慧卻也順其自然地往自己的興趣發展。當考上復興美工日校候補時,可能是對自我期許過度嚴苛與執著的緣故,珮慧堅決放棄美術並賭氣選擇了讀會計系。

自我塵封美術熱情的18年後,因為對新生命的愛護之情,使這位母親再次擁有追逐夢想的勇氣。每當孩子們熟睡、夜深人靜的夜晚,珮慧的縫紉機一旦啟動就停不下來,即使隔天還要早起上班,她也能忘我地縫製到凌晨3、4點。更趣味的是,凡珮慧縫製的手工鞋,小女兒定要拿來穿著走來走去,彷彿自己是小小模特兒在伸展台走秀。

女兒不會穿鞋卻又努力要穿鞋的小身影,總是深深烙印在珮慧的記憶裡,點滴地成為她源源不絕的創作動力。一開始,只是一雙的手工小布鞋,陪伴著心肝寶貝一步步地學走路。後來,珮慧接二連三地縫製出寶寶的圍兜兜、小洋裝、背包等,未曾受正規縫紉訓練的她就像魔術師,從高禮帽中不斷地變出各種驚喜!

珮慧還有個乖巧、會幫忙照顧妹妹的大兒子,他常會勸阻媽媽為找尋完美配布而一直買新布,只因他們三人的甜蜜小屋難以再騰出布料的收納空間。就在百納被工坊開課後,珮慧了解到衣服不僅僅是衣服,也能是縫紉創作的元素、兼具環保再利用概念的布料。對她來說,為女兒日後出嫁所縫製的這件「女兒被」,將會是一個能真實觸摸、代代家傳的寶貝故事。
 
▼珮慧親手為孩子製作衣
▼珮慧與女兒的第一步自手工鞋開始
 ▼努力為孩子與自己的夢想創業
 ▼兒時故事讓「女兒被」說給你聽
夢想的「衣」靠,因為有妳而美

工作結束後匆匆趕來上課的玉雲,午後一點半仍未用餐,只見她三兩口簡單地吃過就進教室上課。玉雲總靜靜地沉浸在創作思考中,但提及百納被上那件自己為寶貝女兒製作的舞蹈表演衣,玉雲就像站在舞台聚光燈下的主角,神情是那樣的眉飛色舞。

年輕時的玉雲,畢業後於知名補教企業做文書排版工作,一待就是28個年頭。而後經歷因教改影響而被資遣、車禍休養一年多等波折,直到婦女中心幫忙介紹家事清潔的工作,生活才逐漸穩定下來。從行政文書改作體力吃重的清潔一職,年近60歲的她,能堅持下去的唯一理由就是想讓女兒盡情展翅築夢。

女兒從小就愛舞蹈,才剛學走路卻一聽到音樂就會跟著舞動。女兒8歲時,玉雲扛起了母女兩人生活的經濟重擔。儘管工作再忙、再累,想讓女兒成為舞台最閃亮一顆星的媽媽,她的心力付出是無底限,什麼法寶都能像小叮噹一樣地變出來,女兒甚至幫媽媽取了「哆啦雲」這個名字。

在經濟能力有限、沒有任何縫紉學習經驗的狀況下,玉雲絞盡腦力地思考如何運用家中現有的衣物與材料幫女兒製作衣服。一件290元牛仔短褲,利用貼鑽、鉚釘做美感變化,改造為「哪裡買的?很貴嗎?」高詢問度的表演服飾。靠著自我摸索去製作女兒的表演衣,就連平日電視明星的衣著,都是玉雲進行服裝大改造的靈感來源。

玉雲製作的百納被如景如畫,畫中有位放風箏的小女孩。小女孩身穿媽媽縫製的閃亮亮舞衣,開心舞蹈的她,轉圈間搖身一變成為戲劇系的女大學生。現在,大女孩也拿起了大布剪、踩著縫紉機,將自己再也穿不下的衣服,改造成媽媽上工坊課程時所用的書包。每件衣物,細細珍藏對彼此的心意;每個心意,逐一構築起她與她的夢想舞台。

 
▼要做就會卯盡全力完成的哆啦雲
▼為台上的女兒縫製最閃亮的表演服 ▼每件衣服有我們的回憶與夢想
▼玉雲為女兒打造夢想的風箏
衣說人生,我們人的故事

今日下午課程嘉玲來得有些遲了,原來她帶著孩子們翻遍搬家後部分塵封的行李,合力找尋要創作百納被作品的衣服。整個早上翻著、找著,「這是我穿過的衣服,我記得…」,嘉玲與孩子們一一地回味屬於他們人的時光故事。

這件有她、有兩個孩子故事的百納被,仿佛像是一把記憶鑰匙,讓嘉玲想起了她第一次與百納被際遇的緣分。在多年前冷冽的冬天,那時年紀還小的女兒身上,披著房東太太手製的拼布百納被,不僅僅暖和女兒幼小的身子,更溫暖了嘉玲一家人的心。

從小就耳濡目染母親縫紉技藝的嘉玲,總是熱心給予同學們縫紉的建議與技巧指導;而她的媽媽正是3年4個月學徒制訓練出的服裝訂製師。也因母親希望她能繼承縫紉事業,嘉玲自學生時代就穿梭在自家的縫紉工作與學校的服裝設計課程。

畢業後,母親極力反對嘉玲去做家傳縫紉事業以外的工作,但對服裝製作求知若渴的她,認為在外能學習新事物、開拓新視野,即使月領1500元的薪資也甘之如飴。只是嘉玲的築夢計畫趕不上人生變化,在知名婚紗公司擔任婚紗製作的她,在婚後生子與家庭生計等考量下,擱置了她想設計時裝小禮服的夢想。

從婦女中心得知有百納被工坊課程後,嘉玲喜愛縫紉創作的熱情再度燃起。雖然獨自一人肩負著養家育兒的辛苦,她仍努力向公司爭取周四的排休,將寶貴的休假留給自己來上課。縫紉創作之中,忙碌不停歇的身心獲得了滋潤與成就;因上課結識到新朋友、同學間切磋交流學習,都令嘉玲由衷感到開心與充實!

嘉玲一家人都有著熱愛手作的遺傳基因。她為孩子們親手縫製幼稚園畢業的小禮服與萬聖節蝙蝠俠裝,孩子們則為媽媽畫了滿桌的佳餚與製作各種勞作禮物,一家人透過創作傳達對彼此的點點心意。而這件專屬嘉玲與孩子們的百納被,他們會一起披著「它」看韓劇、一起坐著「它」玩手機棋子,繼續編織他們說不完的人故事。
 

▼再辛苦也能為兒女綻放燦爛笑容
▼創作是一家人傳遞愛的方式                               ▼用衣服記錄當時的幸福時光
       
▼嘉玲(右)熱心給予同學們技巧指導
            
些許是「女人最懂女人」的緣故,學員們在像自己第二個家的婦女中心,幾次課程的照面與噓寒問暖,很快打成一片,成為好像認識許久的老朋友。這就如婦女中心的周佳儀副主任所說「團體中的互相陪伴」,是工坊課程順利運作的關鍵之一。有些身為家中經濟支柱的同學,總是辛勞於生計與家務事,平時少有對外互動交流的機會,有些熱心腸、開朗健談的媽媽則成為他們生命另一扇窗。當這群同學們於課程中有所交集時,妳教我、我幫妳的一來一往,成為了彼此互相陪伴、成長蛻變的助力。

工坊第一批結業的創作者之中,有人因工坊課程開創了第二專長,更有深受百納被創作感動的同學,願意將心比心的提供自己的縫紉技藝,協助也想製作百納被的人們。本次「百納被工坊」課程結業後,相互扶持成長的他們將帶著創意走出工坊、溫暖你我的生活。2017/10/12-11/3基金會將讓您在「被」愛時光–百納被展中親見,聽見這群人最真摯的被愛故事!我們將繼續努力前往藍圖的下一站,專屬個人情感或家族記憶的百納被,正等候你我的珍藏!

▼基金會與學員、王儷樺老師、婦女中心周佳儀副主任,邀請大家來看展



 

 

索取活動資訊 Get Event Information

姓名 Name
接收訊息信箱 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