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夢茶壺」藝術家專訪:陳奕彰與兒童茶會的跨界合作

2024.10
文、圖/基金會、陳奕彰

▼陳奕彰與他的作品《林叔旺伯》


第二屆兒童茶會「吹夢茶壺」獲得喝采,不僅歸功於小茶人的呈現和編劇,現場的藝術品也引起了大家關注,三座身高200公分、佈滿氣孔的軟雕塑「氣球人」吸引大小朋友的目光,這正是台灣藝術家陳奕彰的作品—《膨脹與收縮》。回顧茶會的構思過程,基金會期望能將茶會與「可觸摸」、「可互動」的藝術品結合,經由藝術銀行的媒合,我們得以與陳奕彰相識,並共同創造出這場茶與藝術的精彩盛會。

陳奕彰深耕藝術領域二十年,參與過無數藝文活動,獲得多項殊榮。他擅長雕塑藝術與公共藝術,透過作品將藝術與觀眾連結,讓藝術更貼近人們的生活。這種親和力,正如陳奕彰本人般溫暖,在與他交流時,更能感受到他對藝術的熱忱,以及對人的真摯。本篇文章記錄了他創作生涯的回憶與他投入的心力,是如何成就現在的自己。

復刻經典,全新亮相
《膨脹與收縮》是陳奕彰的早期作品,當時他剛從鋼鐵雕塑轉向軟雕塑的創作領域。他回想起最初的設計理念,三個「氣球人」象徵著社會的人際關係,吹氣孔代表人體的毛細孔,與汗水進出的生理行為相呼應。多年沉寂後,原版作品因材質的緣故而劣化,陳奕彰決定為這次兒童茶會重新復刻,並特別訂製全新的顏色,原本的水藍氣球人,以活力的螢光綠氣球人亮相。

陳奕彰坦言:「從未想過自己的作品會與兒童茶會結合。」他分享了自己兒時與家人喝茶的經歷,他的阿姨經常品飲比賽茶,尤其是鹿港的冠軍茶,茶在他童年時就被視為珍貴之物,他的工作室裡也備有一組茶具,常會泡茶款待客戶。他對茶與藝術之間存在的可能性充滿好奇,期待看到這兩者碰撞出的火花。

▼在「長虹小茶人社團」的培訓課,│老師分享作品及創作想法


藝術教育的實踐
交由小茶人負責規劃「茶」與「藝術品」結合的兒童茶會,陳奕彰表示十分認同。他分享道:「當我看到劇本時,就覺得非常厲害,小茶人能夠將作品與劇情巧妙串連在一起,這讓我感到驚艷。」作為一名藝術家和曾任大學講師十年的他,深知藝術創作不僅需要天賦,更需要後天的栽培。他建議,帶孩子參觀藝術展和美術館,感受不同主題的藝術氛圍,有助於培養美感。而茶道本身也是一種文化藝術,從茶杯到茶具的擺放,都蘊含著美的細節,讓孩子們來設計整場茶會,從教育的角度看,對他們的成長有極大的助益。

▼陳奕彰一起參與「吹夢茶壺」茶會佈展


回饋之心,傳承之意
「扶植」在陳奕彰心中也有著深刻的意義。從小愛畫畫的他,最初父母並不支持他走上藝術這條路,希望他能成為國小老師,但他用毅力與實力證明自己可以闖出一片天,每當他在比賽中得獎,他都會請父母代為領獎,漸漸改變他們的態度,最終成為他的最大支持。此外,在陳奕彰的鋼鐵創作之路上,曾被焊接老師高燦興老師扶持,陳奕彰回憶起最觸動他的經歷,高老師躺在病床上說:「奕彰,你一定要把鋼鐵藝術傳承下去,尤其你生長在高雄。」這句話是他在藝術道路上前進的一大動力。

這些支持激發他傳承下一代的使命,他以多年投標公共藝術的經驗,鼓勵年輕藝術家創作,並協助他們撰寫設計案,讓青年藝術家的作品更被多人看見,期望能培育出高雄在地的鋼鐵雕塑藝術家,推廣高雄這座鋼鐵之城的藝術文化,並實踐在高雄打造藝術園區的夢想。

▼陳奕彰與他的鋼鐵雕塑作品《大地系列-鋼草》


懷抱希望,展望未來
成為藝術家的辛酸,只有親身經歷的人能體會,陳奕彰曾說:「創作過程很辛苦,單純靠藝術維生也不容易,可是當聽到欣賞自己作品的民
眾覺得很好看,便覺得努力都是值得的!」正是因為他對藝術創作的熱愛,以及那顆樂於分享的心,讓他能夠在風浪中堅持,最終收穫屬於自己的甜美果實。

作為中生代藝術家,陳奕彰已挑戰過無數種創作媒材,或許茶與藝術的跨界合作只是一個起點,將為藝術帶來更多元的形式。他期待著能靜
下心,回歸創作,下一件作品能為大眾帶來更豐富的視覺體驗,將美好的事物呈現給更多人。

索取活動資訊 Get Event Information

姓名 Name
接收訊息信箱 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