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分享】在茶與樂之間

2024.9

文/ 陳致君 臺大藝文中心 節目企劃與執行
圖/本質是攝影工作室 許哲瑋

▼音樂家簡碧青和法比安.穆勒帶來美妙的樂章


     今年秋天,基金會受邀與臺灣大學藝文中心《音樂與茶的饗宴—茶之樂》合作,帶領小茶人們完成與大提琴家簡碧青、瑞士作曲家法比安穆勒,進行一場美妙的奉茶展演音樂會,大提琴的悠揚樂聲,配上臺灣特色的好茶-三峽碧螺春、東方美人茶、木柵鐵觀音,形成一場滿足聽覺、嗅覺與味覺的感官饗宴。在本期的小學奉茶專欄中,我們邀請到企劃這場音樂會的致君,來分享這段茶與音樂的故事。

記憶中的茶香
      自有記憶以來,我媽媽就喜歡泡茶,每次家中有客人時,她就會在茶桌前,沖泡著各種茶品招待客人,而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普洱。

      眾多茶類中,媽媽特別偏愛普洱茶,她總會說「我買的普洱茶喝到下輩子也喝不完。」家中的各種角落,像是隱身牆角的大甕裡、隨處可見的木櫃抽屜中,總能在不經意之處,取出普洱茶磚、茶餅,甚至還有寄放在友人家中的普洱茶柱,可看出媽媽對普洱的情有獨鍾。

      小時候我也經常隨著媽媽,到經營古董店的友人家泡茶聊天,品嚐到各種不同的茶品,我想,我與茶的關係可能就是從這裡開始,一種屬於「媽媽」的味道。

▼茶之樂的茶席之美



結合茶席與古典樂的初心
      2023年,在因緣際會下,我應聘來到了臺大藝文中心,別於往常,這是我第一次正式嘗試音樂節目製作與規劃。2024年初,經由友人介紹聆聽到Fabian老師作的《茶之樂》,一套將茶香轉換成樂韻的美麗樂曲。我多次反覆傾聽,大提琴迷人的樂音,使人如置身於雲霧繚繞的山林中,在遠方隱約可見之處,有個古意盎然的小村落置於其中,遠處傳來陣陣茶香,近看村落中的人家泡著一壺暖茶,迎接著客人的到來,遠方深處未知的景色則在靜待著人們的探索,聆聽當下即被腦中浮現的意象吸引,想到從前跟隨母親喝茶的記憶,因而開啟想製作這個節目的初心,也聽聞大提琴家簡碧青老師與Fabian老師,曾將這套作品結合飲茶形式演出,故與藝文中心紀慧玲執行長討論,想藉由結合茶席的方式,將這套作品帶入臺大校園與師生們分享。

      此次《茶之樂》的演出,原先是聯繫臺大的學生社團—茶藝社合作,希望增加校內與藝文活動的連結,可惜茶藝社的學生在時間及人力上無法配合。之後在網路查找與友人推薦下,我們聯繫到致力於培育小茶人的長虹教育基金會,非常榮幸邀請到基金會的李如華執行長及姵君帶領長虹小茶人們一同參與此製作。

▼認真聞香的觀眾


茶樂交融的午後時光
      前期討論,大家不遺餘力的構思各種可能性,即便演出前,也仍在思考可更精善之處,小茶人們也運用假日時間努力練茶。演出當下,當茶與大提琴樂音結合時,內心有說不出的感動,簡碧青老師跟Fabian老師相互交織的雙大提琴旋律彌漫在教堂式的雅頌坊中,午後陽光透過彩繪玻璃映照進來,而在熱水緩緩浸入茶葉的剎那,茶香四溢,配合著悠遠的樂音,觀眾的臉上浮現出滿足且陶醉的笑容,細細地品嚐《茶之樂》中的每一支茶。而小茶人們相較於彩排時的活潑靈動,演出中他們完美展現沉著與專注,使音樂與茶香更加完美融合。樂曲結束後,我們也邀請簡老師與Fabian與大家一同聊天品茶,相談甚歡。

▼小茶人在演出中展現沉著與專注


跳脫舒適圈,藝術無界限
      由於我自身的古典音樂背景,這一年在藝文中心規劃的演出及活動,皆超出了我熟知的領域,除了讓我閱歷更加多元,在《茶之樂》的策劃上,也使我跳脫出古典音樂的舒適圈,認識到我所學習的事物,能以不同的樣貌進入大家的生活中,就這次的製作,我想是相當成功的,事後獲得的回饋以及成就感,亦讓我覺得音樂與生活是如此的貼近,也更加體會到「生活即藝術,藝術即生活」的涵義。





索取活動資訊 Get Event Information

姓名 Name
接收訊息信箱 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