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文 / 林宇儂圖 / 王士芳建築師事務所、Unik Fabrik、林宇儂 本文想以大維度的設計切入,介紹「空間裡的空間」、建築的周邊景觀、介於裝置與遊戲場的設計以及遊戲場的可能性,看看這些大到可以包圍使用者的設計,怎麼以兒童的角度與需求出發,又或者如何將童心帶入,為空間的功能與美感設計規劃。將瑞典森林的氛圍引入室 在瑞典,森林的概念是隨時想到就可以走入的自然鄰居,因為地處高緯度,冬天寒冷且晝短夜長的氣候,讓北歐人對陽光格外嚮往;春夏的森林野餐漫步、秋天的森林採菇,都是家人或三五好友之間臨時起意的午後活動。 身為瑞典人的Annika Gannby,自成立Unik Fabrik以來,一直專注於以插畫與織品與孩子一起創作,也以不同的方式向孩子們說故事,其中Sagans skog,翻成中文是童話森林,是一件在室內環境中創造獨立空間的織品設計。 Unik Fabrik在設計介紹寫道:「房間代表一個寧靜而鼓舞人心的地方,可以在這裡找到平靜,有時間幻想、傾聽,且感到安全。透過故事啟發而發展出的房間/空間,利用光線和陰影營造出氛圍和魔力,為兒童和成人提供輕鬆的氛圍。」 與一般織品設計在室內空間中多半扮演軟件的形態不同,Sagans skog以懸空的軌道規畫出了一個空間範圍,再以軟性的帷幕做成可以透光的牆。百褶的帷幕上,層層疊疊的森林元素像一幅是插畫,卻又以折疊、堆疊讓作品立體,透光的材質與鏤空的設計也使得光影也參與其中,以不同的感官感受豐富了故事,加強了森林中光影的意象。▼stationsstadens förskola幼兒園中的空間▼sagans skog_設計細節被「玩「包圍的歷史建築 在當今的都市計劃裡,為了讓兒童在都市中也享有平等的公民權,兒童遊戲及活動的場域也是設計規劃時重要的一環。近年來,兒童遊戲場的改變持續在進行,然而在城市裡的許多公共空間、建築場所周邊,以兒童的角度切入思考而設計規劃的內容,仍有努力的空間。 新竹水道取水口,就是一座古蹟活化後結合周邊兒童遊戲場的範例;主要的古蹟建物建於日治時期(1929),是讓新竹擁有自來水、邁向現代化重要功臣,但隨著都市的發展,相對於其他歷史建築,較為邊陲的取水口荒廢在土堆蔓草中。歷經4年修復終於2019,以介紹水資源與認識歷史建築的場域重新登場。 負責景觀設計的王士芳建築師事務所,將遊戲場帶入古蹟周邊,讓遊戲成為認識「水」的自然體驗,也藉此吸引大朋友小朋友來此「活化古蹟」。在走入古蹟建築前,向下樓梯的一旁,有一座大型的磨石子溜滑梯與地景攀爬坡道;這是順應現地具有高低差的地形而設計的遊戲場所,也在一般樓梯入口之外有了有趣的入口設計方案。在取水口展示館古蹟的周邊,以流動的水圍繞,圓弧形的水道成為了指引的動線,來參訪的大小朋友除了可以下水玩水嬉戲外,水道的水也照地勢的起伏往低處流;在出水處放一艘紙船、一片葉子,則可以繞著古蹟跟著流動,感受認識水與重力的關係的同時,也能從各角度看看這歷史建築的細節樣貌。▼新竹水道取水口(攝/劉興偉)▼新竹水道取水口紙船放流水道(攝/劉興偉)▼新竹水道取水口入口(攝/劉興偉)可以走入的互動裝置,小朋友的夜間遊戲場 這幾年在台灣,各城市中大大小小的XX周、OO祭以及慶典絡繹不絕五花八門,這些活動凝聚的能量,對民眾的影響力與觸擊率,不輸給博物館內的內容展覽。2020年初,我有幸參與了台北燈節,從傳統節慶走向近年城市展覽的慶典類型活動,而我負責的部分是位在南港的親子互動燈區。 「親子互動」及地點「瓶蓋印象公園」,是設計前期唯二的關鍵字;在發展之初,決定用開放的「故事」為元宵節帶來新的詮釋,也期許帶來一座「能走入」且激發自由的遊戲(free play)的裝置作品。「起司月球狂想」就在這樣的設計目標以及節慶展覽「雅俗共賞」的節慶條件平衡下誕生;以生肖主角,簡單個故事架構描述著奇幻的連想,在老鼠、起司與月球之間用孩子的思考方式直接連結發想,主視覺以無字漫畫的方式為故事開頭;漫畫沒有結尾,而是把故事帶到了現地,從平面轉為立體,成為了一個舞台、一場遊戲;散落在公園裡的發光起司碎片(燈椅),是公園中遊戲的暗示,引導孩子進入,邊玩邊把故事繼續。▼起司月球狂想 鏡面舞台空間 在這件作品中,我也試著帶入一直持續關注及研究的主題:童年與城市「小自然」的連結,所以在地點上,我選了一片被老榕樹包圍草地,順應現場的自然樣貌而設計;運用鏡面的錯覺效果讓舞台延伸、變大,同時提供了不同的角度觀察城市裡常被我們遺忘或者無意識錯過的城市風景,地面鏡中榕樹的反射,讓來玩的大小朋友彷彿踩在樹梢上遊戲。創造專屬兒童的通道 整個裝置/遊戲場以簡單的故事及角色開頭,但不以劇情場景加以限制遊戲的可能。主要的空間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充滿鏡面的舞台空間,直角的立面及水平鏡面在視覺上產生了一個大圓舞台,另一個則是走進草地,撞見鼠寶(角色名)的場景。兩個空間隔了一道牆,我在這面牆上挖了一個高只有150公分,寬僅僅40公分的通道;冒著一些大人會吵著「我們過不去啊!「的風險的專屬兒童的通道,也希望藉此能由孩子將穿越光通道的體驗介紹給大人。而展覽期間最開心的,就是看到孩子們一直反覆的穿梭奔跑穿越道另個空間,玩起躲貓貓,盡興地探索。▼起司月球狂想 孩子專屬的通道 在燈節的期間,每個設計細節都被孩子們發現、探索,來參觀的孩子們在我看來都像小鼠寶一樣,在起司月球上盡興且充滿好奇,他們自由自在投入遊戲的模樣,就是這次設計互動燈區至高的滿足。給兒童的「互動」燈區,可以不用最新最吸睛的科技參與,以簡單直覺的視覺巧思,結合引導孩子的故事及暗示,剩下的就交給「玩」的專家─孩子們!互動就會自然而然、天馬行空的熱鬧起來。 可惜這次在各方面條件及規劃,未能夠讓「起司月球狂想」留下來成為現地永久性的遊具。期許在這樣大型的城市慶典、展覽中,能以更遠的眼光看待展件,讓設計師藝術家投入的心力以及作品帶來的感受感動能夠永續。⬤本文轉載自「典藏ARTouch」美感教育專欄,林宇儂〈為孩子打造「專屬感」的空間、建築到景觀設計〉⬤下篇將於彩虹之境第18期(2021/07)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