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文 / 林宇儂 (瑞典哥德堡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HDK-Valand)設計碩士、兒童文化設計)圖 / Puckelboll pitch、林宇儂、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接續彩虹之境第17期(2021/04)的上篇請點我觀看:【美感關係】為孩子打造「專屬感」的空間、建築到景觀設計(上)▼Puckelboll pitch 球場在"玩“的面前人人應該平等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曾說: 「我們並不會因為變老而停止玩耍,而是因為停止玩耍才變老。」 某次的兒童遊戲場(playground)巡禮中,我們造訪了充滿特色遊戲場域的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以及一座橋之隔的馬爾默(瑞典南部)。在馬爾默近郊的Kroksbäck,有一座看似一座足球場卻是世界唯一的玩法的Puckelboll pitch(Puckel在瑞典文是駝峰,boll是球)球場。整座球場的地板像是海浪般高低起伏不可測,而兩邊的球門,是奇幻扭曲的不規則形,整座球場有點像是愛麗絲夢遊仙境中會造訪的球場,彷彿身在微醺的夢境;既是大型的裝置藝術,也是獨一無二的遊戲足球場。 瑞典設計師Johan Ferner Ström 說:「作為始終被團隊運動最後選中的那些不協調的孩子之一,我很想在這樣的環境中比賽;球場的不規則性破壞了球員的技能,最好的足球運動員還是最偉大的板球運動員也無法確定。如果球沒有彈到你以為的地方,那麼每個人都有機會。」 在遊戲中強調樂趣而非勝負,讓男女老少都在技能上平等進而享受遊戲帶來的快樂,像IKEA的設計宗旨民主化設計一樣,目的在於讓更多人享有一樣的機會與權利,兒童在這樣球場中,可以重設大人世界中球賽規則規矩,給予兒童了創造自由遊戲(free play)的權力。而這個互動裝置設計除了得到了許多設計大獎以及聯合國人居署(UN-Habitat)的肯定,因為球場位於住宅區中,也深受當地居民、家庭的喜愛,也曾邀請職業球員到當地與年輕人、兒童比賽同樂,這樣的社會融合空間,增加了當地居明的歸屬感及認同感,是很成功的公共空間設計案例。▼Monstrum位於瑞典哥德堡Plikta Parklek的遊具 丹麥遊戲場設計品牌Monstrum,作品別於KONPAN強調符合兒童分齡肢體發展的功能性與將產品模組化及大量生產,Monstrum的專長是以奇幻的、故事性的主題為地景設計的主軸,再於其中加入遊戲的輔助,除了美感和設計的體現之外,與現地的景觀以及文化內容呼應也常常是他們設計的靈感,每個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創作,也造成歐洲各地爭相邀請。 回顧在瑞典兒童文化設計所課程中的Mobility & Play,我們參訪了Plikta Parklek一座位於哥德堡的中央公園「城堡森林」(Slottsskogen)的遊戲場,是他們早期的作品,遊戲場正中央的巨型鯨魚(就像Monstrum工廠大門上方的那隻)嘴裡進進出出的小孩,來回穿梭在海草林,一旁還有從坡上延伸下來的超長溜滑梯,很是精彩!連我們也玩得不亦樂乎。後來也陸續的參訪了位在丹麥的多個作品,每個都充滿了強烈的故事(完整但也相對限制),色彩及設計風格強烈。這樣的主題式遊戲場雖然不能快速複製貼上在每個城市,但卻擁有豐富的內容及地區特色,是量產遊具不能取代的。▼第一場街道遊戲在台北市政府前封街盛大舉辦後記:在台灣,遊戲場的改革與倡議 從瑞典回到台灣後,剛開始的幾年,對於公園的遊戲場自認為特別敏感,總是各種檢視接著各樣的批判,但這樣看見就像眼睛被刺到一樣的反應,沒有得到更多的迴響也沒有尋求改變的管道,不久也就麻木了,甚至有了也許只是時間還沒到,在地的文化發展或許還不需要的怠惰安慰逃避的想法。 直到這兩年看見了「還我特色公園聯盟」的起而行,很是安慰。這熱血的同溫層是由一群對於現今仍充斥著罐頭遊具,而憤怒的媽媽組成的倡議團體,除了為公園裡的遊戲場奔走倡議以外,也在2018的『兒童重返街道遊戲』募資計畫中成功達標,開始一連串不停歇的街道遊戲活動。 隨著許多公園、遊戲場的改建,讓公園遊戲場的政府單位及遊具的廠商重新思考了兒童真正的需求,也包括不同身心狀態的兒童的遊戲權,也讓大家看見了兒童遊戲空間的無限可能。很高興種種好的改變都在持續發酵;在前進的同時,也希望在兒童遊戲樣貌改革的潮流中,除了講求特色、功能、共融之外,也能放慢腳步,兼顧美感的呈現、與現地自然環境、生態的呼應以及在地文化的融合;這是我認為現階段的改變中,還稍稍美中不足的地方。▼特公盟參與公園改造首例:華山大草原遊戲場⬤ 延伸閱讀:Puckelboll pitch 球場⬤ 本文轉載自「典藏ARTouch」美感教育專欄,林宇儂〈為孩子打造「專屬感」的空間、建築到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