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文、圖/蔡潔莘 藝術家▼我與藝術家爸爸(雕刻家-蔡根)藝術家爸爸 由於爸爸是藝術家,所以我是在充滿藝術氣息的環境中長大,從小看的不是漫畫、卡通,而是畫冊和藝術展覽;餐桌上面的閒話家常,不是日常生活間的茶餘飯後,而是各自內心的藝術世界。從國中考進美術班,一路念到高中、大學、研究所,爸爸總說沒有要刻意栽培我往藝術發展,但最終還是選擇藝術科系。還記得爸爸曾因為得知女兒跟自己選擇走一樣的路,五味雜陳、感慨萬千,久久不能自己。這是出自於父親對女兒的疼惜,也因為他最切身知道藝術這條路,既孤獨又辛苦,然而這一切都是這麼的自然,我好像也從沒懷疑過。 大學時期更加地確定,藝術對我而言也許是一種使命,也許渾然天成,也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雖然仍時常自嘲,我沒有和一般人相仿的童年,小時候崇拜的偶像是藝術家梵谷而不是劉德華,在同儕間少了點共同的話題與回憶。回頭觀望,這不同的成長背景,其實相較其他從事藝術工作者,在面對認識藝術的過程,家人是我的同溫層,更以同理心去看待,是尊重甚至支持。我想也是因為這樣,一路走來,也從不覺得孤單、辛苦,進而深深地影響著我的創作,總是希望自己的創作能給人正向、溫暖及希望的力量!藝術家的體質 藝術家感官是非常纖細而敏銳的,像是無時無刻都戴著放大鏡,「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對我們來說都是再日常不過的體驗。一件簡簡單單的小事物,都可以開啟一個下午的旅程,在我們想像的世界裡,從微小到浩瀚的空間,都能夠伸縮自如。甚至相反的思維邏輯,微觀星星,宏觀沙礫,簡單變複雜,繁複變純粹,想像力總似能夠瞬間帶領我們到各個地方,無垠的宇宙,史前的年代,未來的世界。然而也正因為想像力就如一頭關不住的野獸四處亂竄,旺盛的好奇心,也容易讓專注力無法集中,時常看起來像是在發呆,但其實可能是已經神遊去別的地方了。 在求學過程中,相較於同年齡的孩童,不被理解的行為常被歸類為特殊甚至異類,如果沒有在良好的開導與帶領,很多充滿創意的可能就被消磨殆盡,最後選擇學習過「正常」的生活。我在這部分真的是無比的幸運!從小的想像力是被釋放的,不需要壓抑跟別人不一樣的想法。因此,特殊、不一樣,沒有關係!接納自己,學習和自身的想像共處,甚至將其運用發揮,將會發現不一樣的視野。謝謝我的家庭讓我保有了最純真時期的所有想像,讓我體會美好可以這麼真切。▼爸媽家的一隅▼小時候我的作品 我的家庭從小給予的觀念,就是「知足常樂」,珍惜已有的。而爸爸的創作大多也都是撿拾生活中的現成物、被丟棄的無用之物,甚至枯枝落葉都是他創作的元素,經過爸爸的重組、排列或改裝後,又賦予其新的生命。這樣的觀念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在學習各種表現技法和選擇最適合自己想法的材質時,也嘗試能夠貫徹低耗能、減少廢棄物的環保概念。歷經很多的實驗,最後選擇了以回收紙張,再製作成紙漿,作為雕塑的材料,成為我創作的主要媒材。▼不同種類回收紙的收集 一來可以貫徹環保的概念,二來很喜歡紙再製成紙漿重塑後,給人另一種有別於原本的風貌,變得堅硬、樸質又厚實,帶有的溫度的感覺,很貼切我自己的創作核心是關注人與人、動物、植物的關係,互相學習、彼此依附、共享生命。透過紙漿帶有點拙趣感,加上筆者最喜歡使用的語彙,微笑表情、擁抱等肢體動作,來傳遞最簡單、純粹、原初的情感 -「愛」。▼作品:<家>(2005)▼作品:<手牽手>(2006)創作是入口也是出口 創作之於藝術家的生活,就如太陽、月亮和潮汐一樣,互相牽引。而不同的藝術家所選擇的媒材和再現方式都不盡相同,有平面的繪畫、立體的雕塑、動態的影像、行為的表演等,尤其在日新月異的時代,也出現更多不同以往的表現形式,都讓觀者可以透過各種不同的、多樣的視角,所呈現的藝術作品,去感受不一樣的生命經驗。 藝術的題材也有非常多不同的面相,從個人心境的梳理、關注反映社會的議題、到剖析未來趨勢的動向,引領潮流、自省反思,都乘載著藝術家的所有的思想。大大小小的人、事、物,都可以是觀察及學習的對象,再經過藝術家的解讀及詮釋,成為創作。而創作對於我而言,是認識這個世界的入口,也是消化面對這個世界各式各樣的情感的出口。可以將創作比喻成像是在寫日記,只是不是用語言、文字,但一樣是記載著生活的片段,不同生命階段中對應的自己。▼個展:「彩虹雨村落」(2016)▼作品:<謝謝你出現在我生命中1、2>寫一封信給星星 「如果你也曾這麼深刻的愛過,那一定知道失去的椎心之痛!」 「也許,你還沒經歷到…」 「那麼,此刻就再緊緊地抱住他,再好好地跟他說一次你多麼愛他!」 我知道這一切終將都會過去,將會再被快樂的事情覆蓋,因為我們是多麼努力地讓生活繼續,但「愛你」是絕對不可能消失。所以我只能寄託給星星,請他為我轉達我對你的思念!2018年,我又再次面對了無法抑制因為「愛」產生的效應,世界再次崩解!當我們得面對無法理解、接受、消化的人事物時,往往會歸咎於未知、未發生或科學上的無解,看似只能用逃避、被動、等待解答的心態處理,但無可否認的,我們的確也從過程中獲得了寄託與繼續面對的力量! 星星,是人對未知最美麗的想像,他就像個無限量的載體,讓我們投射情感。人類將自己的生活經驗,投射在星象中,比照歸類後,甚至勾勒出星星的個性、樣貌。十二星座已經展開了十二道秘境,乘載著無數的生命故事!▼作品:<一生都要與你同在-以天秤座之名>▼作品:<玩美,完美-以處女座之名> 2022年的個展「寫一封信給星星」,是我記錄面對這段過程的結晶,為了見證愛的存在是多麼的深刻。這段時間的創作,既似夢又真實,非常赤裸卻也需要善意的謊言,忽遠忽近,充滿了回憶與淚水,從食不下嚥到回歸正常生活,最後可以說是透過藝術創作療癒了自己,能夠再次拾回笑容與希望,重新懷抱生命。▼作品:<帶你去自由的國度-以射手座之名>藝術的魔力 疫情的時代,有無數個家庭面對的是流不盡的眼淚,人類也被迫改變了生活的方式,平凡的活著可能已是最奢侈的願望。如何在有限的空間裡,發揮無限的自由想像,也是未來人的課題。人與人的距離從必須用單位來丈量限制後,心與心的連結卻巧妙地產生變化。以往總是被我們擱置著的「愛」,由於時間的軸線被打亂,突然變得急迫想表達。 與自己相處的時間變得很多,放空、逃避、面對、解決、遺忘、消化,由於對未知的未來,已經無法窺看,巨大的變數已經吞噬了所有的期待,只能從中找到「暫時」的平衡,短暫的平靜是最佳的良藥。所有感知都得重新整理,但我們也學習到更多地將心比心,珍惜與放手。藝術也許無法如同醫療,可以實質的看到療效,但不可否認的,即使是一段短短的文字,片段的圖像,都有可能在心裡埋下一顆種子,未來有可能開花結果成為一棵大樹,一片森林。 你是否也曾因為某個時刻,剛好遇見了某件作品,雖然是素未謀面的藝術家創作,卻有著無法言喻的共鳴?我想,這就是藝術的魅力所在。如今已進入後疫情時代,讓我們重新邁出步伐,走出心理的創傷,打開自由的靈魂,讓藝術陪伴、療癒,再度開啟新生活的視野。▼個展:「繁星遷徙之境」(2020)民眾留言牆▼個展:「繁星遷徙之境」(2020)作品延伸推薦尊彩藝術中心簽約藝術家-蔡潔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