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建築】匠心之旅 木頭選秀散策地圖

2024.04
文、圖/許金龍 木扎根森活有限公司負責人

與木作相處的時時刻刻

「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相信這是籃球名將Kobe Bryant廣為人知的經典名言。每當趕工的時節,已經上崗的公雞提醒著天已微亮,腦中就會浮現這句話。「我見過清晨五點的花壇。」

會這麼說並不是因為我能像Kobe對工作如此的認真過分、辛勤執著,而是每遇年節之前,為了滿足客戶能夠在年節好好在家放鬆享受,自家工坊必定會遇到的景象。身為一位木家具工作者,總是在日常的工序中重複再重複,從設計圖面、選料、備料、加工、成型、研磨、膠合、塗裝、包裝等,為了讓作品的結果更精彩更細緻,這些過程就是我們鍛鍊的日常。時常覺得,木作者們就像是駕駛一列載著眾多木頭乘客的列車,在許多的大站小站走走停停,最後的目的地就是客人們的家裡。這些情境,也很像舉辦一個選秀節目,木作者身為導師,帶領著木頭子弟兵們挑戰重重關卡,最後發行專輯登上舞台,期望他們成為居住空間裡閃亮亮的「Idol」。

▼寬寬窄窄的木頭毛料


天生我「材」必有用

木作選秀學園列車從總站「設計圖」出發,決定「選秀(作品)」的型態之後,首先來到「選料」這個大站,在這裡會決定木頭日後的角色,宛如置身選秀會海選的場景。因為來料的木材的寬窄不一,就算是相同樹種,也會因為年紀、部位、取材方式等差異條件,形成截然不同的紋理、色調。舉例來說,一片長寬180x90cm的餐桌桌板可以用一枚板(天然長成沒有拼接過的板料)製作,但一枚板得有一定的厚度,才能讓板

料穩定不容易變形。更多的情況,則是需要用一片片木板拼接膠合而成。桌板是一眼就能看到的部位,必須挑選顏質高,又能互相搭配的板料,儼然就是偶像團體中各有特長的成員。挑選板料的過程耗費的時間往往超乎預期,甚至比起其他的加工工序更難以掌握,十足曠日廢時,有許多材料在這關很快就被汰選掉了。印象深刻的是,最近的拼板工作當中有一片桌板任憑怎麼搭配,始終都少一塊料,最終卻在預料區找到一片堆了一兩年的木頭,這片木頭可以說是坐了兩年的冷板凳,終於在這次的選秀會嶄露頭角,「天生我材必有用」大概就是最好的註解了吧!

▼半成品膠合後的拼板材重複確認尺寸

不可或缺的試煉

經歷了前段各個關卡的歷練,這趟選秀會逐漸來到後製階段。每個部位的木頭零件已經身懷絕技,各司其職。為了讓他們的形像更具備明星特質,「研磨」這一站像是走進美容院或是醫美診所,為了讓每一寸的木頭肌膚顯露完美的紋理和色澤,仰賴手工的研磨非常吃重,一張張不同號數的砂紙輪番上陣按摩打理,師傅們汗水淋漓,手爆青筋。這裡可以說是量產家具和精品家具的分水嶺,精品家具得在這一站停靠許久,畢竟有許多部位是無法使用機器來研磨的,完全憑藉師傅長久累積的研磨手感來完成。

木頭學員們投入許久的練習,如果沒有透過一個主題來驗收,有時候很難冷暖自知。在木作工序中,此時就要進行試組裝的動作,來確定零件們的狀態是否準備就緒。通過考驗,則立馬前往「膠合」這一站,把所有零件黏合成型!這也是許多師傅們緊張又焦慮的時刻。現代的木工膠黏著的強度非常強,乾燥的速度又很快,因此數量不等的工件必須在短時間內集合完畢,並且排出整齊的隊形,可以說是分秒必爭。不只是木頭們打團體戰,連師傅們都要相互照應,有人佈膠、有人組合、有人擦掉多餘的溢膠、再有人拿出加壓緊固的夾具,把所有木頭部件們黏的如膠似漆、天衣無縫的。如果沒有在黃金時間內完成這些步驟,大概只能退回總站,一切再重來了。

木工巧手:導角的心意

如果「塗裝」是終點大站,那麼「導角」就是容易被忽略的小站。木料在加工時因為刀具切削,每個立方體的邊邊角角都會變得非常銳利,一不小心就會被割傷或是刺傷。因此在料件研磨塗裝之前,大多都會進行「導角」這個動作,有點像是髮型師在完工前用剃刀修飾鬢角、剔除雜毛的概念。為了縮短加工時間,節省成本,有些追求速度直達車幾乎不會停靠,抑或設計師為了追求線條的俐落感所做的選擇。但也有可能俐落感一不小心,就變成了銳利感。導角可以透過刀具的修飾或是砂紙的研磨,導成圓邊或是方邊,讓成品變得圓潤,使用起來舒適而親近,也避免木頭纖維碰撞時被撕裂破壞。這個階段既神奇又微妙,導角之後,就像畫龍點睛般讓物件頓時有了靈魂,成為了作品。更深入來說,除了造型表現,家具更重要的是觸感的處理。表面的細緻滑順與否,使用者的身體都會很誠實的感受。許多時候,我喜歡用砂紙來修飾大過於使用刀具,總覺得導角是一種心意的傳達,想要用體貼的心意讓線條變得綿潤而溫柔。

▼「導角」傳達製作者的體貼


跨界設計的獨特挑戰

世界上不乏設計師、建築師跨界設計家具的案例。設計師、建築師們往往具有追求卓越線條美感、拿捏黃金比例的敏銳度。近些年很火紅的「昌迪加爾椅」是建築師皮耶.江耐瑞(Pierre Jeanneret)在1950年代為印度政府的造鎮計畫中所設計的家具。丹麥著名的建築師Finn Juhl也跨界設計出至今仍歷久彌新的經典椅,扶手優雅的呈現,整張椅子沒有直線,宛若雕塑品。日本建築大師伊東豊雄也曾設計一款名為Ripples漣漪的長凳,將五種不同色調的木材積層為一塊座板,並在坐板上銑削出幾個符合坐位大小的同心圓,貌似漣漪。在習木時期,這張長凳是我很鍾愛的作品,還曾經當成習作臨摹。師法大師能夠揣摩他們的心意,體會除了追求線條美感之外,還需要為了連結「木頭這個材質」與「家具這個機能」之間的關係下足工夫。當然,這些經典之作要能夠誕生,就是設計師與工匠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平面圖稿的線條要轉化為立體的材質,也往往需要匠師的巧手翻譯,讓線條在立體世界能夠鮮活而健康的存在著。

所以入行越久,越能體會「隔行如隔山」的箇中滋味。我有一位密切配合的藤編師傅,在藤編設計流行的這幾年一起完成了不少工作。我們時常交換工作心得、分享甘苦。有一回師傅無奈的說著,許多人都以為藤面入框看似簡單,就像換紗窗紗門一樣可以DIY,為了降低成本,有些客戶就自己買材料回去安裝,其中多是工班師傅們。往往不出幾日,客戶又重新上門討救兵「門框的藤面整個都掀起來了,怎麼弄都弄不回去」,藤編師傅跟我說,因為客戶少了幾個關鍵的小動作,依樣畫的葫蘆「似」不像,不啻為台灣話「同款不同師傅」的最佳寫照。

▼仔細地銑開要預埋藤條的溝槽,方能將藤編面入框



莫忘習木之初心

回想習木的初衷,就是鍾情木頭的質地,夢想著可以親手做家具,打造屬於自己的家。把興趣變成工作之後,將別人的家打造得更有質感成為我們的責任。深知每道工序都不能僥倖,許多專業能力更是得長期鑽研、天天鍛鍊!由衷的希望每件作品都能成為客人擁有幸福感的珍品。「去年跟基金會合作傳統特色建築工法的茶屋教具在推廣展示的時候都回響熱烈!」基金會夥伴捎來的回饋,十足讓我們滿心溫暖。
天色已亮,工坊後八寶圳的烏黑沃流不覺地盈滿渠道,路口的洋紅風鈴木好像鞭炮般炸了一地的祝福,趁著清早,到彰化舊城區吃一碗菜麵,能量滿滿的繼續帶領木頭新秀們一起向前行!

延伸推薦
木扎根森活事務所Instagram

索取活動資訊 Get Event Information

姓名 Name
接收訊息信箱 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