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的生活時空故事(上)

2024.07
文、圖/高傳棋 臺北水窗口負責人

▼1930年代草山與北投觀光明信片封面


到北投浸磺水與小旅行
北投是老臺北人早期搭乘淡北線鐵道至此浸磺水(洗溫泉),一邊吃著酒家菜、一邊聽著走唱人唱著那卡西,也是許多人童年幼時到地熱谷遊賞與溫泉水煮蛋的好去處。過往鐵道轉變成近代淡水捷運後,更吸引國內外旅人、遊客來此散策走讀,遊賞全臺最具規模的木構造溫泉館的「北投溫泉博物館」,以及全臺首座綠建築圖書館「北投圖書館」,全臺首座為發展溫泉觀光而闢建的「北投公園」,一泊二食的溫泉旅館與北投小旅行更是許多親子之旅、國內旅遊、南部北上的畢旅等首選之地。

▼筆者於30年前帶任教的北一女至地熱谷一遊


我與北投的邂逅
筆者因家族世居臺北南萬華300多年,算是老臺北人,從小就聽家族中的長輩,要帶阿祖至「紗帽山洗溫泉」。小學的戶外教學,來此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就是搭火車至地熱谷泡腳,吃著自己所煮出來的溫泉蛋。研究所畢業當兵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北一女當地理老師,雖然當時鐵道已轉變成捷運,然為師的我依然帶領著正值16歲的高一小綠綠們,一起北上遊賞地熱谷,拿著新舊古地圖來認識北投的生活時空故事,將原本室內的地圖與地理課程移師到北投戶外去上。除此之外,在社區大學教學時期,以及自己開立文創展覽公司時,也經常來北投進行文史導覽、策展、演講、小旅行等。

▼1960年代北投溫泉公園旅館區懸掛之日式溫泉服


「頂下」與「新舊」北投
如果您不是當地人,可能對北投區域的劃分不甚了解,事實上,北投有所謂的「頂、下」與「新、舊」之分。其中頂北投因位於北投北方高處,該區域裡有「山腳、十八份、紗帽山」等3個舊地名,空間包含今日「湖山、泉源、開明、中和、中庸、秀山」等6個里。相對於頂北投,下北投位於南側較低處,區域內有「山腳、菁礐、粗坑、二崎、山崎尾、永春寮、銃櫃仔、鳳梨宅、十八份、頂湖、十八分埔、紗帽山、磺坑內、大坑、半嶺、湖底」等16個舊地名,空間包含今日「長安、大同、溫泉、中央、中心、林泉、清江、奇岩、八仙」等9個里。

至於新舊北投之分,源自於該地是昔日凱格達蘭平埔族內北投社的生活領地。清康熙中葉,有來自泉州人洪、陳兩姓在此拓墾,歷經清代兩百多年的時空發展下,依照「自然環境、人文產業、座落方向」等不同,而發展出上述近19個舊地名。從清初1697年,郁永河為了生產火藥,從福州來臺採硫,所撰述的《裨海紀遊》一書裡,當年北投就是盛產硫磺的「蠻荒之地」;至日治初期1895年,日人抵臺在此發現溫泉,並將此地打造而後聞名全臺的「溫泉之鄉」。

回顧此一段歷史可知,在日治時期,北投隨著溫泉產業的蓬勃發展下,有越來越多的日人前來此地泡湯、遠足、渡假,當局考量當時的交通條件不甚發達,許多前來的國內外旅客必須搭乘唯一便捷的公共交通「淡水線鐵道」,訪客要一路從臺北車站、雙連、圓山、士林、石碑到北投站,出了北投車站後,還必須走路或是搭乘人力車才能來到所謂的溫泉地。當年造成許多由日本內地特別來此一遊的日本旅客抱怨。有鑑於此,日治中期,由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運輸課長「村上彰一」的建議與主導下,開闢了一條由「北投至新北投」的鐵道支線,當年此一支線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來分擔來此的日籍遊客,於是北投此地就開始有所謂的「新、舊」北投之稱。

▼1960年代位於北投商店住宅區內平價溫泉小旅館


多元的公園與步道
倚山面河的北投區,面積高達57平方公里,約占臺北全市的21%,僅比鄰近的士林區小,排名全行政區中的第2名。區內廣闊的面積,除了擁有20座大大小小的公園「陽明山國家、陽明山前山、陽明山40砲陣地紀念、北投、立農、關渡自然、貴子坑水土保持園區、七星、七虎、北投社三層崎、洲美、洲美蜆仔港、龍鳳谷、櫻花崗、同德、榮華、北投恐龍、石牌、觀海」之外;從古至今,早期因先民拓墾、產業開發與運輸,或晚近因發展休閒觀光等不同時空背景下,開闢出了「忠義山、下青礐、郵政訓練所、中正山親山、軍艦岩、水尾巴拉卡、泉源里紗帽、紗帽山、磺溪溫泉、半嶺水圳、十八份水圳、櫻花登山、風尾、鼎筆橋、東昇、銀光巷、地熱谷、硫磺谷、龍鳳谷、磺溪彩虹、陽明山橫嶺古道、陽明溪溪畔、紫明溪、水車寮、竹子湖環狀、七星山、大屯主峰、陽明山東西大縱走」等約近30條的自然或人文或產業步道。由上可知,北投是臺北市12個行政區域中,步道與公園數量及面積擁有最大且最多元的行政區。

▼1930年代北投公園


時空發展下的文化資產
北投地處臺北市的最北端,背倚大屯、七星兩群山,南臨基隆河。地名由來,是源自於其境內有凱達格蘭族「北投社」而得名。明末1626年,西班牙入侵雞籠,1628年再佔據淡水,不久之後就闢建從雞籠經臺北及沿西北海岸至淡水的兩條道路,並積極經營,以作為該國與中國內地通商的根據地。據存留史籍得知,當時北投社約有兩、三百戶平埔族沿溪畔並據坵而居,除漁獵外,並挖掘當地硫磺與來此漢人作交易。約治明鄭時期,開始有漢墾移民來此拓墾定居,境內的唭哩岸是最早有紀錄的開發區域。三百多年的時空發展歷程下,造就出今日北投區內擁有「周氏節孝坊、北投溫泉博物館、陽明山中山樓、陽明書屋、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故館、石牌漢番界碑、中國電影製片廠、張學良臺北故居、少帥禪園、天狗庵史蹟公園、瀧乃湯溫泉浴室、草山教師研習中心、草山水道系統、前日軍衛戍醫北投分院、中心新村、八仙圳、北投賴氏祖厝、北投普濟寺、七虎籃球場、長老教會北投教堂、吟松閣、北投臺灣銀行舊宿舍、北投不動明王石窟、北投丹鳳山弘法大師岩、北投真言宗石窟建築群、北投文物館、北投梅庭、北投穀倉、章嘉活佛舍利塔塔蹟、郁永河採硫紀念碑、陽明山藍寶石泉、威靈頓山莊」等近30多個古蹟或歷史建築的文化資產。

▼1930年代北投公共浴場


浸磺水洗溫泉下的休閒健康產業
區內自然資源豐富,早期以「硫磺、溫泉、北投石、唭哩岸石、大屯燒、蘭草、水稻田、果園」等聞名;後因社會、土地利用、產業經濟等變遷,轉變成全臺知名的溫泉旅遊名勝地與高級住宅生活圈。區內也因坐擁天然的磺水溫泉資源,竹子湖海芋花海、陽明山櫻花花季、大屯山桶柑等地方特色,進而造就溫泉健康產業發展與工商繁榮。此外,北投區內除擁有「北投文物館、溫泉博物館、凱達格蘭文化館、梅庭、鳳甲美術館、公民會館、琉園水晶博物館」等公私部門所經營的藝文館所外。區內也因有「陽明醫學院(改名為陽明交通大學)、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馬偕醫護管理、中國醫藥」等學校或研究機構設立於此,所以境內擁有諸如「榮民總醫院、關渡醫院、振興醫院、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和信防癌、健康管理醫院、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附設北投門診部」等醫療機構進駐,使本區成為臺北市區除中正區臺大醫院、信義區臺北醫學院之外的另一個醫療重鎮區域。目前區域內知名的大型溫泉飯店或酒店,計有「雅樂軒、享溫泉、北投老爺、南豐天玥泉會館、日勝生加賀屋、大地、金都、三二行館、鳳凰閣、北投春天、倆人旅店、北投麗禧、北投亞太、水美、北投熱海、皇池溫泉御膳館、北投晶泉豐旅」等,大多創立在中山路、光明路、溫泉路至地熱谷一帶的新北投溫泉商圈或是行義路上的紗帽山溫泉風景區內。

▼1935年北投旅館溫泉案內


◆ 走讀散策
散步路線:
新北投捷運站→新北投車站→北投公園 →北投圖書館(全臺首座綠建築圖書館)→北投溫泉博物館→梅庭→北投溪沿線 的百年日式木造房舍→普濟寺→地熱谷 →北投文物館。

● 訪客可以搭乘大臺北捷運至新北投車站下車,從捷運站下來後。步行或騎乘 YouBike微笑單車。

● 北投文物館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幽雅路32號
北投文物館建於1921年,現為臺灣
僅存最大的日式純木造二層建築,1998 年被列為臺北市政府市定古蹟。
可以在此吃個午膳或下午茶,再參觀 館內建築特色與常設展及特展,並買個喜 歡的文創商品或書籍。結束後可以依原路 下山至捷運站旁的泉源路、溫泉路、光明 路上去品嚐在地知名的紅茶、酒家菜或地 方小吃。

● 蓬萊臺菜餐廳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中和街238號
蓬萊臺菜餐廳創立於1954年,距今 已70年,為新北投當地歷史最悠久且連 續好幾年獲得米其林推薦,口碑最佳的 「酒家菜」,記得要點「排骨酥、佛跳牆、手工芋頭條、軟玉豆腐、白玉放山雞、蟳肉蚵 仔羹」等招牌菜。

延伸推薦

1.《北投行進曲:浪漫溫泉鄉歷史寫真散策》楊燁,2023年,前衛出版社
2. 北投社區大學,「北投地方學」
3.《北投、關渡》觀光摺頁

索取活動資訊 Get Event Information

姓名 Name
接收訊息信箱 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