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夢華
圖/維基共享資源
一篇報導 撼動童稚的心靈
1995年4月19日,12歲的加拿大男孩魁格.柯柏格(Craig Kielburger)在上學前翻開了《多倫多星報》,目光被一排標題吸引:「奮戰的童工,12歲男孩遇害」。他吃驚的往下看,讀到一則發生在巴基斯坦的悲慘故事:故事主角名叫伊巴克.馬西,4歲時被父母賣為童工,在工廠受盡苦難,後來在人權組織的協助下,掙脫奴役般的生活,勇敢的站出來為童工的權益而奮鬥。伊巴克透過演講揭露童工的悲慘待遇,多次領導童工遊行,並前往世界各地為終止奴役兒童而奔走。他因勇敢行動而獲獎,但卻在獲獎4個月後,在家鄉被槍殺身亡。這一則報導震撼了柯柏格的心靈,他難以相信同樣是 12歲的小孩,命運竟然如此大不同!
心中疑惑 促使正義感萌芽
從那一天開始,柯柏格滿腦子都是這篇報導的訊息。在母親的鼓勵下,柯柏格到圖書館查閱童工的資料。他一遍遍讀著資料,想像自己置身在那樣的處境,會怎麼辦?為了了解更多訊息,他查閱了人權組織的相關資訊,在幾天內打了數通電話,一一詢問有關童工的訊息。讓柯柏格驚訝的是:他接觸到的人權組織中,沒有一個了解童工問題,而且回答他問題的全都是大人。難道,沒有兒童願意站出來為別的兒童說話嗎?一週後,柯柏格從《多倫多星報》發現「青年行動網組織」正準備舉辦展覽,展示青少年關心的議題。他打電話給這個組織,因而結識了艾朗.拉曼。24 歲的艾朗正在研究所念書, 他的雙親是孟加拉移民。柯柏格和艾朗談了很多有關伊巴克和童工的事情。他詢問艾朗: 「假如集結一些朋友,成立一個兒童組織來對抗童工的暴行,你覺得可行嗎?」艾朗毫不遲疑的表示這是很棒的想法,並鼓勵他放手一試。
下定決心 展開正義的行動
獲得支持的柯柏格,第二天立即採取行動。他在課堂上對著30位同學敘說伊巴克的故事,柯柏格還準備童工的統計數字與他們受到悲慘待遇的新聞給同學看。隨著他的敘述,教室開始瀰漫著震驚、憤怒和同情的情緒。最後,他提出「組成一個團體,一起來支援童工」的想法,當下有 11 位同學表示願意參加。
柯柏格和同學討論後,大家決定參加青年行動網組織的展覽活動,當天晚上他們在柯柏格家繼續討論。他們花了一個多小時,討論參展的內容以及這個團體的名字。大家七嘴八舌的,想不出一個最符合組織宗旨的名字,最後才從一份剪報中獲得靈感─那是一篇印度德里示威遊行的報導,大約二百五十名兒童手裡舉著標語牌,口裡喊道:「我們要教育!」 「我們要自由!」「解放兒童!」有人大喊:「就是這個,『解放兒童』!」解放兒童組織 (Free the Children) 就這樣誕生了,也開啟了這群兒童一連串的正義行動。
改變世界 兒童有能力參與
1995年4月,解放兒童組織前往多倫多市區參加青年週展覽。他們沒有搶眼的展覽櫥窗,也沒有精美的宣傳小冊,但卻是唯一一個由兒童為兒童說話的組織。柯柏格認為兒童需要從被誤解和自我設限中解放出來,不要再認為自己不夠聰明、年紀還不夠大、沒有足夠能力為社會做出貢獻。因此,解放兒童組織以「兒童為兒童自己的人權發言」、「要讓年輕人更有力量」為目標,希望兒童能發出聲音,並且參與會影響自身的議題事務。展覽結束後,解放兒童組織逐步打下基礎。他們有了明確的目標,開始針對童工問題做剪報,彙集成冊;蒐集書籍、錄影帶和相關資訊,討論還能夠為童工們做些什麼、如何行動,充分展現出「兒童不會太小,每個人都可以做一些事」的行動力。
愈挫愈勇 通往實踐的道路
為了推廣理念,柯柏格寫了介紹「解放兒童」的信給許多有影響力的成年人,包括各大公司總裁、世界級的領袖、巴基斯坦政府等,希望大人們能更了解世界各地有許多小孩失學、淪為童工受苦的問題。 慢慢的解放兒童組織的聲名逐漸散播,愈來愈多的團體邀請他們演講。他們鍥而不捨的精神,感動了許多成人,包括學校的校長,都主動協助他們發信給其他學校;而他們所到之處,總能得到熱情的支持。經歷多次演說經驗的柯柏格,以為自己和夥伴已能從容面對各場演講。直到第一次面對十三年級的學生時,才驚覺自己和夥伴無法招架十三年級學生提出的問題。當下他們三人啞口無言、如坐針氈的等著提問結束。柯柏格和夥伴沒有因為遇到挫折而退縮,而是繼續奮勇前進。柯柏 格記下所有問題,當晚就打電話給艾朗,請他協助蒐尋資料。直到找到答案後,柯柏格寫了一封長信,感謝十三年級學生提出挑戰性問題,並逐一說明問題的答案。他說:「能讓大人和學生們都願意認真看待我們的方式,就是我們要先弄清楚自己到底在說些什麼,而且對每個問題都有很好的回應。」
義無反顧 積極規劃亞洲行
柯柏格愈投入童工問題,愈發現只靠零碎的書面資料,無法真正了解童工問題,特別是從兒童的觀點來看問題。想了解兒童的處境,就得親自見到他們。「實地到南亞各國去觀察真實情況」這個想法時時縈繞在他的腦海中。一開始,不論柯柏格提出任何理 由,父母總是堅決反對。直到有一天,艾朗告訴柯柏格自己將到南亞一年,可以帶他去見一些童工。柯柏格再度向父母提出亞洲之行,這一次媽媽只說:「除非你能籌到一半的旅費,而且證明安全。」為了說服父母,柯柏格認真的打工湊足旅費,並且做了各種行前準備,包括訂機票、簽證、寫信與當地人或人權組織聯絡、施打疫苗等,以確認他一路有人照顧、陪同,可以安全回家。1995年12月,柯柏格終於能達成一直以來的心願,揮別父母,搭乘飛機,前往孟加拉與艾朗會合,實地走訪童工們的工作地點了。在南亞的旅途中,柯柏格親眼見到一幕幕兒童的悲慘處境:徒手拆解針筒的女孩、滿身留下火鉗烙印的男孩、蓬頭垢面行乞的街頭遊童等。他走訪壓榨兒童勞力的工廠,目睹許多兒童受虐,也看見這些受苦兒童的天真和生命力,他還跟這些孩子成為彼此關心的好朋友。 這趟亞洲之行,柯柏格發現造成童工問題的元兇,其實是原本應全力愛護兒童的大人。因此,柯柏格更堅信兒童必須為自己爭取權利;也更堅定自己要勇敢為全球兩億五千萬童工發聲的信念。
正義行動 世界公民的楷模
柯柏格從南亞回國後,又陸續走訪世界四十多個國家,他救助過無數個貧病兒童,命運因柯柏格改變的兒童,幾乎遍布全球。他經常勉勵年輕人「不要一直讓別人告訴你你還小─你不會太小,至少不至於小到無法做任何事。每個人都可以做一些事情!」 柯柏格持續為兒童而努力的正義行動,讓他獲得無數獎項,包括「曼德拉人權獎」、「加拿大總督功勳獎」、「世界青年獎」等;同時也被評為「明日全球領袖人之一」;甚至三度被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 柯柏格認為身為世界公民的我們,不能無視於百萬兒童在危險和受虐的情況下工作,每一個人都對彼此有責任。他說:「改變要從自己做起。 一直要到所有兒童都當回兒童了,工作才結束。」他從自己做起的正義行動,可說是世界公民的楷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北區中小學國際教育中心主編(2014)。小學生看世界:中小學國際教育讀本。臺中市: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解放兒童組織 (Free the children,簡稱FTC)
解放兒童組織由人權鬥士魁格‧柯柏格於 1995 年創立。解放兒童組織是一個國際性慈善組織,也是教育合作伙伴,使世界各地的青少年可以自由地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在國際上,它透過認養村的發展模式,全面且持續地協助解放兒童免於貧困與剝削。在加拿大,它提供創新的方案來教育青少年,培養他們成為改革的推動者。
(原文刊載於April 2017《彩虹之境》)
▼魁格‧柯柏格,2008年
▼於約克大學頒獎典禮上
|
▼全球領袖會議上演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