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藝術相遇】群居共好Ⅱ 陶塑人生百態


陶塑人生百態
 

文、攝/曾永鴻

曾永鴻
1997年第七屆陶藝雙年展現代組特選首獎
1998年國立歷史博物館作品典藏

對人的關心,是我從事陶創作的出發點,多年來,創作方向一直圍繞在「人」這個主題上,「以陶土感受人間冷暖,用造型塑出人生百態」是我對自已創作的期許。透過陶土的可塑性,我試圖用誇張一點的角度去闡釋人世間的悲歡情仇。

會和陶藝創作結緣,是我從事教職生涯中一次偶然的機緣。民國75年,我以專長調動進入高雄市七賢國小美術班服務,因學校裡有陶藝設備,校長指定由我負責管理,因我之前多半在平面繪畫領域上著墨,陶藝的基礎能力幾乎沒有;於是,自己利用假日進入陶藝家楊文霓老師工作室學習,花了約兩年時間,習得許多陶藝技法,我便以「教學相長」的想法,開啟了我的陶藝教學及創作歷程。

因為長年和小朋友互動,常常以陶土捏塑做為教學主軸,無形中,我也感染到孩子天真活潑、天馬行空的特性,教學之餘,我也創作了許多捏塑作品,尤其是以人物為主。基於喜愛親近自然的動機,加上我從事陶塑創作,一直圍繞在人物互動的題材;近年來我就以「人物」為主題,進行人物系列、情侶系列、和諧系列、壁飾…等陶塑創作。一開始,我用「浮生系列」、「人柱系列」等作品,表達人的苦悶、壓力,是以較為悲觀的看法面對人生,後來漸漸轉以喜樂的、幽默的手法來塑造作品,而有「雙雙對對系列」、「女人系列」等作品的出現,男女情感的美好歸宿、女人的悠雅姿態,也都是人世間賞心悅目的事。隨著閱歷增長,期待自己用心去體味人生,也能以自己獨特的看法,透過陶土和火的粹煉,表達我的人世觀。


運用陶土這樣質樸的素材創作時,我嘗試利用刻劃、化粧、疊色等方式,去營造「艷麗多彩」、「繁複細膩」般的典雅,華麗的表象和質樸的內裡產生對比;又以手塑、陶板組合的形式,帶著變形、平面化的手法,形塑各式自由搭配、扭轉纏繞的人物;變形的長短瘦胖和扭轉的天馬行空進行搭配,產生了「變形誇張」的個人風格。

就讀研究所期間,我對本土陶塑「交趾陶」的製作手法,進行了一些研究;平日閱覽書籍,對唐代的人物畫造型、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木刻線條,以及西洋畫家中,擅長把人物拉長變形的莫迪里亞尼Amedeo Modigliani (1884~1920)、充滿自然想像的樸素畫家盧梭Henri  Rousseau(1844~1910),都極為欣賞,這些經驗,或多或少影響著我的創作。除了對自然關懷的呼喚外,也期待大家在作品中感受到「熱情南方」、「艷麗多彩」、「繁複細膩」、「變形誇張」等元素,更期待那人世間的祥和悠閒、親近自然等形象,躍然於作品之中。

近來我也開始針對「人」與「自然」的關係,進行一系列的探討,作品一改過去柱狀式風格的人物表現手法,而是將人物與自然植物結合在一起,產生了新的意象。自然是人類的生存空間及生命的泉源,人類不應該破壞大自然,要好好守護我們的地球,要以謙卑敬畏的態度,與大自然共存。此次基金會於「陶都」社區規劃的作品《和諧1002》,以各式人物團繞自然環境中,象徵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就是呼應這樣的主題

在陶都社區裡的這件作品《和諧1002》的表現手法上,我利用陶板及手塑方式來塑造形體,再以各種化妝土來進行表面彩繪,有部份以上色釉方式處理,讓作品整體上有粗糙與細緻、樸拙與光亮等方面的視覺對比,人物與自然元素交融穿流,觀賞時令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充滿驚喜。

我有一個美滿小康的家庭,感謝家人無條件地支持我的創作,並給我鼓勵與愛。我想,有個温暖的家,比什麼都重要,珍惜家人,好好享受家庭之愛,更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群居共好 系列文章:
安居。陶都  鄧惠芬
天地之美 方寸之間 劉鎮洲




索取活動資訊 Get Event Information

姓名 Name
接收訊息信箱 Mail